ESG不是只有碳排放(環境面)而是由三大構面組成
ESG的潮流,您是否也已意識到了?
ESG是什麼?我想不僅是企業主或是經理人,只要是近年來有關注財經或是管理相關新聞的人,對這個名詞都不會太陌生,若是身為老闆或是主管的您還不太清楚什麼是ESG,那可能必須要注意了!2022年,金管會已責成金融業必須依循ESG原則定期提交永續報告書,以期待透過金融行業所建構的責任投融資準則,對有投資、融資需求的各種行業產生規範與引導效應,意即若是企業在ESG評等獲得太低的分數、甚至被列入負評名單,未來有可能無法獲得銀行貸款;此外,微軟宣示將於2030年實現負碳排放,蘋果也預計要在2030年實現碳中和,所有的相關供應鏈都必須設法符合標準,否則將被踢出蘋果的合作名單。當ESG已成為國際間不可逆流的趨勢,台灣做為出口導向的國家,許多中小企業從事的產業與出口買賣貿易有關,即使目前尚未意識到ESG的影響力,也應及早做足準備,避免在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動之中,一個不注意就被淹沒在潮流之中。
談到ESG最為人所知、或者說立刻能反應的就是它關於環保方面的構面:碳排放、碳足跡、碳中和等等名詞許多人朗朗上口,是許多產業即將面臨到的重大問題。但企業要做的ESG,真的只有要在環保方面著手嗎?前面提到所謂的ESG評等,如果我的公司想要提升分數,除了最簡單粗暴的購買碳權、綠電之外,還有什麼樣實際的方式能夠進行?這篇文章就來稍微深入的說明一下,ESG到底是什麼、企業又能夠從哪些方面著手「做」ESG。
談到ESG最為人所知、或者說立刻能反應的就是它關於環保方面的構面:碳排放、碳足跡、碳中和等等名詞許多人朗朗上口,是許多產業即將面臨到的重大問題。但企業要做的ESG,真的只有要在環保方面著手嗎?前面提到所謂的ESG評等,如果我的公司想要提升分數,除了最簡單粗暴的購買碳權、綠電之外,還有什麼樣實際的方式能夠進行?這篇文章就來稍微深入的說明一下,ESG到底是什麼、企業又能夠從哪些方面著手「做」ESG。
ESG不只是環保責任,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也一樣重要
ESG源於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 Global Compact)所提出,是一系列的企業永續經營績效指標,由三個英文單字構面與詳細內容組成:
- E 環境面(Environment): 包括營運流程、再生能源、溫室氣體盤查、碳管理、水資源管理、廢棄物管理、環境績效、能源使用效能、綠色金融與消費等。
- S 社會面(Social): 包括公益參與、社會服務、員工關懷與勞資關係、友善職場環境與多元發展平衡、產品責任、客戶權益、響應國際SDGS、企業獎項等。
- G 治理面(Governance): 包括營運財務績效、組織內控架構與機制、董事會治理、風險管理政策、資訊揭露與透明、重大性議題、企業使命願景發展、法規遵循與供應鏈管理等。
由於ESG同樣重視諸如員工關懷與企業發展等各種項目,因此我們其實可以將執行ESG看成是引導企業從三個面向全方位的精進體質、進而達成「永續經營」(地球環境永續、企業本身也永續)的企業管理概念,所以與其說企業進行ESG單純只是為了跟上國際的腳步或遵守政府的規範,不如說是正向地根據ESG各項指標,檢視自己的公司在這些項目做的好不好、是否符合「永續企業」的必備條件,進而衡量出目前公司最迫切需要改善的是哪些地方,變相地進行完整的企業健診。
中小企業規模不大也需要做ESG嗎?又該如何開始ESG?
如上所述,若僅將ESG視為與舊有的CSR概念相同,覺得只是專屬於大型企業或是外商公司才需要進行的項目,或是「有做就加分、沒做也不減分」的一件事,將來很有可能會被排擠在整體經濟圈或是大廠的供應鏈之外,除了前面提到過蘋果要求所有供應鏈在2030年符合碳中和標準,根據雜誌與新聞報導,包括長榮航在內,許多不論規模大小的台灣企業(尤其是製造業),在與國外廠商洽談訂單時,已經開始會碰到遇到對方詢問「是否有在做ESG」的情況。固然,到目前為止,各ESG的評等機構尚未對台灣的所有企業進行稽查,但國內各大銀行在金管會的要求下,除了皆帶頭發行ESG永續報告書,也推出各種優惠貸款給符合ESG條件的企業;消費者與投資人對ESG的意識也逐漸抬頭,購買或投資「綠色企業」慢慢成為一種受歡迎的價值觀。講白一點我們可以說,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如果想要持續經營下去,遲早都是要做ESG的,那麼,您為什麼不現在就開始做呢?
當您確定了自己的公司就是要開始進行ESG,恭喜您,您已經成功地踏出了第一步,那麼,您又該從哪個方面著手呢?首先當然是要釐清自己目前的情況。前文曾經提到,進行ESG的部分概念就像是藉由ESG的衡量指標,為公司進行企業健檢,這也是開始做ESG時的首要動作,完成了健檢、清楚目前企業在ESG三大構面各自的優點以及缺失之後,便可以開始設定目標、執行改善的計畫。具體的做法,捷達優企管建議,首先企業應該將自身的使命及願景做出定義及明確化,接著才能思考去切分為了達成願景,未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計畫里程碑分別為何,同時將ESG的標準納入,從現況做出發點,逐步優化改善,達到在自評或是真的申請機構評鑑時,都足以被列為優良的企業等級,相信經過了這連串作為及過程之後,企業得到的將不只是優秀的評鑑結果,本身的經營績效與組織體質絕對也會比做ESG之前更加精進及強壯。
適時尋求外部資源,政府補助或專業顧問都是企業進行ESG的強大助手
ESG畢竟是近年才在台灣蔚為風潮,過去我們對於大型企業擁有CSR部門可能見怪不怪,最近也能看見有些公司成立ESG專責部門了,那麼沒有多餘資源建置這類專屬單位的中小型企業又能夠怎麼進行呢?指派一位舊有成員或是聘請一位新進人員專門負責ESG工作固然是一種做法,但如今市場人才荒、ESG這樣「類新興」的產業,一時可能也難以有標準去衡量人員的績效達成度或專業能力,對於人力精簡或是組織較小的企業來說,這樣的執行模式有一定程度的困難。因此捷達優企管建議以下兩種方式:
其一是推選一位公司的既有主管(最好是對組織整體內部與流程有一定的了解、位階或話語權也有一定份量的成員)先對ESG概念進行較為深入的了解;資源方面,目前政府正在大力推動企業ESG,因此有許多方案能夠提供給企業,例如在職訓練網關於ESG課程的學習補助,此外不少大學的推廣部或在職專班也設有相關的課程,由高階主管前去上課,將ESG的概念帶回企業,並進行核心團隊策略會議的討論以及做法的擬訂,會比指派一位低階人員或是新進同仁專責進行ESG來的更有效果及效率。
其二,如若公司的高階主管沒有多餘的時間分神學習或在公司內部推行ESG,我們非常建議企業尋求坊間顧問公司的協助,例如已取得國際認證永續發展碳管理證照的專業企管顧問,由客觀第三人的角度出發,既能夠以Environment的構面提供詳細報告與諮詢,同時也可以Social和Governance的角度為企業進行經驗豐富的引導,量身設計優化改善的做法,如同教練一般讓企業跟隨著前進,相較之下更能讓企業在ESG的道路上不走冤枉路!